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配件耗材首页-技术文章列表-纸杯大多都含毒

纸杯大多都含毒

2019年10月28日 08:39 来源:深圳市源恒通科技有限公司

大多数市民对劣质纸杯很“宽容”。“有时候买的纸杯确实存在漏水情况,有的还发出特殊的气味,但考虑到纸杯价钱便宜,平时也不经常用,也就懒得投诉了。”市民权女士说。 
  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在对纸杯进行深入调查后发现,一些纸杯生产厂家为了减少成本,用回收来的废弃纸张、废塑料进行生产。为了增加纸杯的重量,他们往废纸里添加一些工业用的碳酸钙、滑石粉,而这些物质中含有较多的重金属,对人体危害极大。而兰州市场上销售的一次性纸杯主要分为3种:一种是用白卡纸做的,主要用来装干东西,不能盛水和油;第二种是涂蜡纸杯,这种杯子较为防水、厚实;第三种是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纸塑杯,外面是一层纸,里面则是一层淋膜纸。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富民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为了防水,一次性纸杯都需要添加聚乙烯和石蜡,含有食用标准聚乙烯的合格纸杯无毒无味,对人体没有损伤。而用符合国家标准的食用石蜡浸泡过的纸杯也不会有任何毒性,但有些不法商贩或者小作坊为了降低成本在制造纸杯时使用工业石蜡和废塑料,这样盛水食用后可能会对人体有害。
  “聚乙烯的食品卫生标准很严格,其中包括4%醋酸中浸泡蒸发残渣的PPM指标(百分之一浓度)≤30;水浸泡液中高锰酸钾消耗量的PPM指标要≤10等。”杨富民指出,我国明确规定:凡加工塑料食具、容器、食品包装材料,不得使用回收塑料。但是为节约成本,有些规模小的纸杯企业仍选用纯度低的工业用聚乙烯或者废弃塑料,包括医疗垃圾以及装过油漆等有害物质的包装物。选用纯度低的工业用聚乙烯或废塑料,生产中需要添加增塑剂、抗老化剂等,若残留超标,对人体将产生危害。”
  “兰州市场纸制品企业众多,规格不一,鱼目混珠。这造成了市面销售的纸容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直观上看,一些杯子耐热性差,挺度不足。而‘微观’分析,不合格产品存在‘毒性’,给消费者健康造成隐患。”杨富民说,纸杯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的一次性纸杯标准进行生产,呼吁相关部门对纸杯生产企业积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对没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备案号等的企业要加强管理,加大打击取缔力度。
  来自省的数据显示:我省备案在册的食品用纸包装企业有12户,主要分布在兰州,产品为纸杯纸袋。目前,获得QS认证的仅有一户,还有一户正在申请中。
  “我们这的纸杯虽没有QS认证。但是有生产批号,卫生许可证。符合行业标准。难道不合格吗。”采访中,许多纸杯经销商都提出这样的疑问。就此,省质检中心业务科的马科长指出,市面上的很多纸杯是符合行业标准的,但QS认证是企业市场安全准入标志,二者不能等同。“取得QS安全认证需要对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监测,比如,生产环境、设备、软硬件、人员等都要进行考核,因此相对于行业标准更加严格,获得认证也就更加困难。”
  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何生荣指出,“我省有些企业完达到准入门槛,但是他们考虑到申请认证需要进行物理、卫生等一系列指标的考核,程序繁琐,所以迟迟不申请,想拖到后关头再说。”何生荣说,2007年9月国家对21种食品用纸包装容器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但市场监督管控并不严。国家质监总局日前发文:从今年9月1日起,所有生产一次性纸杯的企业必须获得国家食品安全QS认证,没有获得认证的企业将不再允许生产销售一次性纸杯。
  “我省也将从9月1日开始对未获得食品用纸包装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企业进行无证查处。近期,我们已经开始敦促省内纸杯生产企业申请QS安全认证。6月26日,我们对省内的包装企业进行了统一的纸杯市场准入政策通则和细则的培训。”何生荣强调,从现在起,卫生许可证不能再作为纸杯企业市场准入的标准。
  2007年9月国家就对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然而,来自食品包装协会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国家备案的2000多纸质食品用包装企业中,只有201家拥有QS认证,九成企业没有获证。记者从省获悉,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9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将在全国范围内查处未获得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生产许可证的生产、销售或者经营活动行为。今后,国内生产的纸质容器必须有QS认证标识后,才允许进场销售。
  那么,9月份开始的全面整顿,又会对兰州市纸容器加工企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影响肯定不小。一旦实行QS认证,兰州一些不够‘档次’的小企业或者移动‘作坊’的不合格纸杯不能在市场上流通,他们只能退出食品纸容器行业。”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富民教授说。
  义乌商贸城一家批发商店店主表示,今后,他们将严格按照纸质容器QS认证标准来进货。 “虽说,现在我们进货主要看是否符合行业卫生标准,但9月份后,国家规定纸制容器有QS认证标识才能入市,我们自然也要这样执行。到时候,光有行业标准的纸杯就行不通了。”
  省质量监督局相关人士表示,近期,将对本地提出QS安全认证申请的企业进行严格检查,对所有生产原料,如原料纸浆、涂蜡层用蜡等进行反复的测试,同时对包装标签也要进行规范,只有*“达标”的企业才能获得认证,无法获得认证的企业会在9月1日后淡出市场,兰州一次性纸杯市场将重新洗牌。
  “9月开始,我省要集中对‘无证’纸杯企业进行查处,对规模、技术等指标能达到要求的无证企业,敦促其对不合格的环节限期整改。对太小的、作坊式无证企业将责令其关停并转。”省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何生荣说,他们将从纸杯源头抓起,保证食品的安全,从而达到净化市场的目的。“9月1日后,有资质的企业才能生产一次性纸杯,没有获得QS安全认证的企业将被责令停产。”
  价格便宜、使用方便的一次性纸杯等纸容器是兰州许多家庭以及酒店、写字楼办公区的*用品。在兰州市各大超市、商品批发市场以及居民小区的小卖部里,纸杯都是商品。“我们店里的纸杯,1500只每箱,一天少批三四箱。”金港城糖酒市场一家小商品批发店的老板告诉记者,在他们市场专门批发纸杯的大户每天走“一车”的量是没有问题的。
  市内几家超市的生活用品货架上,摆满了“虹兴”、“万达”、“清清美”等十余种牌子的一次性纸杯,其价格分成高中低档,50只装的纸杯价格约在6元左右。价格偏高的纸杯摸起来相对手感较硬。价格偏低的纸杯制造略显粗糙,偏软。新世界超市一位售货员说,比起其他小商品,纸杯的销量增长确实很快。
  2007年9月国家对21种食品用纸包装、容器等制品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管理,生产食品纸质容器需获得生产许可证(QS)。然而,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兰州市面销售的大部分纸制容器上没有QS认证标识。义乌商贸城二楼一摊点,女老板随手拿出几个牌子的纸杯向记者推,“这个杯子好,18元100只,批发价13元。次一点的也有批发价4元每50只的,不过用的时候得套两个杯子。”记者留意到,不论是较便宜的‘欣荣’纸杯还是较贵的‘生宝’杯上面均未有QS标识。在市内许多大型超市中,仅有一两款外地产纸杯标有QS标识,价格不菲,而兰州产的一次性纸杯上几乎没有QS标识,其中包括一些超市的自有品牌纸杯。有些看起来不错的“”杯子上仅标明了生产批号、保质期、厂址、电话等。在一些街边小店或居民区的便利店中,一次性纸杯的质量更是令人担忧,其不仅质地粗糙、图案字迹模糊,而且包装上也没有注明生产批号,甚至连厂家地址也不清楚。
  许多消费者在外做客或者就餐时,都经常使用到一次性纸杯。朋友来访,用纸杯泡茶水招待,主人认为方便,客人也觉得“卫生”。殊不知小小纸杯有可能就是损害健康的“”……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日前对媒体透露,国内一年卖掉的120亿个纸杯中,大概八成没有通过QS认证,许多由地下工厂和小作坊制造的纸杯毒害物质超标,长期使用,将对人体产生损害。不合格纸杯究竟会有什么毒性?兰州市面上销售情况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对兰州市纸杯销售市场以及监管部门进行了深入采访。
  尽量少用一次性纸杯
  “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讲,一次性纸杯应该尽量少用、甚至不用。”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富民教授认为,酒楼、餐馆以及市民待客应该推广使用消过毒的玻璃杯。
  杨富民说,为了防水,一次性纸杯都需要添加聚乙烯,虽说含有食用标准聚乙烯的合格纸杯对人体没有损伤。但是必须看到,属于高分子聚合物的聚乙烯很难降解,因此大量使用一次性口杯将给环境造成污染,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来看,不应提倡使用纸杯,而是应该呼吁市民使用可以重复利用的杯子。“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规模小的餐馆会把用过的纸杯、塑料杯进行二次使用,这样极容易引起细菌交叉传染。对于纸杯消耗量较大的餐厅饭馆应该转换思路,将玻璃杯的清洁消毒做到前面,客人自然会放心使用。”
  而省质检中心轻包室陈主任提醒市民,今后,购买一次性纸杯时要认清QS认证标志。不要买廉价品而是合格品,是“一看二闻三摸”。“首先要注意看包装,产品包装上应注明生产企业的名称、地址、产品的执行标准、生产日期、有效期等。此外,包装袋应全面密闭,不应有破损,否则在装运、销售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的污染,卫生得不到保证。如果闻起来有刺鼻的气味,摸着杯子感觉是软软的,或者对着光看有杂质,不要购买。”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