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配件耗材首页-技术文章列表-2025 年更新:日本三菱 2.5L 厌氧培养袋(厌氧袋)介绍

2025 年更新:日本三菱 2.5L 厌氧培养袋(厌氧袋)介绍

2025年02月18日 10:01 来源:上海徕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25 年更新:日本三菱 2.5L 厌氧培养袋(厌氧袋)介绍

MGC AnaeroPackTM Series 产品特点

  1. 操作便捷高效:日本三菱 MGC      AnaeroPackTM Series 产品操作极为简便。无需繁琐的加水步骤,也无需使用催化剂,只需将药剂(产气袋)的外袋剪开,放入容器内,随后将容器密闭,即可快速形成厌氧、微需氧或二氧化碳等适宜的培养环境,轻松开展微生物培养工作。

  2. 适用范围广泛:该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容器内不会产生压差,也不会出现高温现象。这使得它能够广泛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培养环境,无论是科研实验室的基础研究,还是工业生产中的微生物培养需求,都能wan美适配。

  3. 经济实惠之选: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方式相比,使用      MGC AnaeroPackTM Series 产品无需购置昂贵且占用大量空间的大型设备,同时也无需使用危险气体,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和安全风险,在性能与价格方面展现出了更高的性价比,是经济实惠的理想选择。

  4. 高度针对性设计:此系列产品涵盖了厌氧、微需氧、二氧化碳以及培养基脱氧等多种类型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培养方法选择。无论您的实验需求是培养厌氧菌、微需氧菌,还是嗜二氧化碳菌,亦或是对培养基进行脱氧处理,都能找到与之匹配的产品,充分保障实验结果的真实可靠。

MGC AnaeroPackTM Series 产品简介

  1. 2.5L7.0L 密封罐

    • 规格尺寸2.5L 密封罐的尺寸为 19.7×13.5×9.5cm7.0L 密封罐的尺寸为 21.3×28.0×11.2 cm

    • 体积容量:分别为 2.5L 7.0L

    • 罐体材料:采用       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材质,具有出色的耐温性能,可耐受的温度范围为-50℃~140℃

    • 密封材料:密封部分采用       Polyacetal(聚甲醛)材料,耐温范围为-30℃~140℃

    • 外观与容量:罐体外观透明,方便观察内部培养情况。2.5L 密封罐可放置 12 只标准培养皿(直径:9cm),7.0L 密封罐则可放置 42 只标准培养皿(直径:9cm)。

  2. 厌氧产气袋      AnaeroPackTM-Anaero:专门用于 2.5L 或以上体积的密封罐。当将药剂放入容器并密封后,容器内的氧气会在 0.5~1 小时内迅速被吸收,同时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为厌氧菌的培养创造了理想的无氧环境。

  3. 微需氧产气袋      AnaeroPackTM-MicroAero:把药剂放入容器并密封后,容器内的氧气在 0.5~1 小时内会被吸收一半,同时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使得 O2 浓度变为 8-9%CO2 浓度变为      7-8%,非常适合微需氧菌的生长繁殖。

  4. 二氧化碳产气袋 AnaeroPackTM-CO2:药剂放入容器密封后,容器内的氧气会部分被吸收,氧气浓度变为 15% 左右,而二氧化碳浓度则变为 6% 左右,这种环境特别适合嗜二氧化碳菌的培养。

  5. 培养基脱氧剂 AnaeroPackTM-Keep:当厌氧菌对培养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时,该脱氧剂可用于对培养基进行预还原处理。在室温条件下,只需 5-6 小时,就能有效吸收培养基中的溶解氧,为厌氧菌的生长提供更适宜的培养基环境。

  6. 氧气指示剂 Oxygen-Indicator

    • 颜色变化:在无氧状态(O20.1%)下,指示剂会呈现浅紫色到粉红色;而在有氧状态(O20.5%)时,颜色则变为淡蓝色到深蓝色。

    • 使用特性:该指示剂可用于检测氧气的存在,并且可重复使用 4-5 次。不过,由于受氧气、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其敏感性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7. 自封口式密封培养袋:此培养袋自带封口条,使用起来更加便捷。同时,其外观透明,不仅操作简单,而且便于观察培养袋内的情况,为实验操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分享

日本三菱厌氧培养袋的价格

美国英克invigentech产品和日本三菱厌氧培养袋哪个比较好

厌氧菌培养的操作步骤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