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R波谱仪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磁性的分析技术
2025年05月14日 16:13
来源:布鲁克磁共振事业部
NMR波谱仪(NMR)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磁性的分析技术,通过探测原子核在强磁场中对射频辐射的吸收与发射,获取分子结构、动力学及相互作用等信息。其核心原理是核磁共振现象,即原子核在磁场中产生能级分裂,当受到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时,核自旋发生能级跃迁,并在弛豫过程中产生可检测的信号。
原子核如氢核(1H)或碳核(13C)等具有自旋特性,在无外磁场时,其自旋方向随机,磁矩矢量和为零。当置于强磁场中,核自旋会沿磁场方向取向,形成能级分裂:自旋量子数为I的核分裂为2I+1个能级。例如,氢核(I=1/2)分裂为两个能级,能量差与磁场强度成正比。此时施加与能级差匹配的射频脉冲,核会吸收能量并发生能级跃迁,从低能态跃迁至高能态。脉冲结束后,核通过驰豫过程回到初始状态,释放出射频信号,这一信号被接收器捕获并转化为频域谱图。
NMR波谱仪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磁铁系统、射频系统、信号接收与处理系统以及样品装置。磁铁系统提供强磁场(超导或永磁),是实现核能级分裂的关键;射频系统负责产生激发核自旋的脉冲,并通过频率扫描覆盖不同化学环境的核;信号接收器采集弛豫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经放大和傅里叶变换后得到频谱;样品装置通常为旋转探头,确保样品在强磁场中均匀受激,减少因分子取向导致的信号偏差。
核磁共振波谱的核心信息来源于化学位移,即不同化学环境中原子核的共振频率差异。例如,氢谱中甲基、亚甲基等基团的质子因电子云密度不同,共振频率各异,形成特征峰。通过测量峰的位置(化学位移)、面积(质子数量)及裂分模式(耦合常数),可推断分子骨架、取代基位置及构型。此外,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如COSY、HSQC)通过多维频谱揭示原子间的空间关联,解决复杂分子(如蛋白质、多糖)的结构解析难题。

关键词:
NMR波谱仪,DNP-NMR波谱仪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