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诺美色谱】浅谈手性分析的“三点相互作用理论”
微观世界的分子中,像酮洛芬

图1. 酮洛芬对映异构体
“三点相互作用”理论
目前,手性识别模型多是基于Dalgliesh在1952年提出的“三点相互作用”(Three-point interaction)理论:在一对对映体和手性选择剂之间,为了形成稳定性不同的非对映体
对映体和CSP(Chiral Stationary Phase)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
π – π相互作用
偶极-偶极
氢键作用
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
包结络合作用
等

图2. 外消旋物与纤维素氨基甲酸盐衍生物
根据手性固定相
Lux系列作为苯基氨基甲酸酯
具有类似螺旋的空间结构
C=O,N-H与样品分子间可形成氢键,C=O
与其还可能存在偶极-偶极和π-π作用对映体选择性受苯基取代基的影响,推电子基团(如甲基)与吸电子基团
(卤素)表现不同的选择性。通过不同的偶极作用 ,苯环上的不同取代基可以说产生不同的手性识别能力;一般来说,3,4位或3,5位取代的二甲基及二氯基苯基氨基甲酸酯对大多数手性化合物 表现出了比单取代衍生物更好的手性识别能力

图3. 苯基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结构示意图

图4. Lux手性固定相示意图
如您正在从事手性拆分项目,欢迎告诉我们您的实验进程遇到的问题。我们会在1-2个工作日内与您取得联系,并提供专业的手性拆分技术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张玉奎
SERBAN C. MOLDOVEANU, VICTOR DAVID. Essentials in Modern HPLC Separations[M].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