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配件耗材首页-技术文章列表-ASTM B348 Grade-7 UNS R52400钛钯合金成份 加工

ASTM B348 Grade-7 UNS R52400钛钯合金成份 加工

2025年04月24日 12:03 来源:江苏九铭特钢有限公司

 ASTM B348 Grade-7  UNS R52400钛钯合金成份 加工

钛钯合金-Ti-0.2Pd,国标牌号TA9,美标牌号Gr7,UNS R52400,是一种常用牌号法兰,由于钯粉原材料较为昂贵,通常钛钯合金制作的法兰应用于极其严苛环境之中。钛钯合金法兰的优势在于它强的耐腐蚀性能,尤其耐氯离子腐蚀。

 

以下是关于ASTM B348 Grade-7(UNS R52400)钛合金的化学成分、加工性能及标准的综合信息整理:


一、化学成分

UNS R52400属于添加钯(Pd)的非合金钛,其化学成分如下(质量分数/%):

Titanium Grade 7(UNS R52400)名义成分
Fe:0.30 max
O:0.25 max
C:0.08 max
N:0.03 max
H:0.0150 max
Pd:0.20 max
Ti:平衡
物理性质
密度: 0.163 磅/英寸3,(4.51 克/厘米3)
弹性模量 (E):
在 70°F (20°C):16.3 x 10 3 ksi (112 GPa)
刚性模量 (G)
在 70°F (20°C):5.9 x 10 3 ksi (41 GPa)
膨胀系数:
5.4 in/in.-°F(70°F 至 932°F)
9.7 m/m-°C(20°C 至 500°C)
电阻率: 21 Ω.in, (53.3 Ω.cm)
热导率: 12.6 Btu-in/ft 2 hr-°F,(21.79 W/mK)
适用规格
带 材和箔材: ASTM B265
典型机械性能
退火
热处理: 1290 °F
抗拉强度: 50 ksi (345 MPa) min – 65 ksi (448 MPa) typ
建议的工作条件: -300°F 至 1000°F(-184°C 至 540°C)

关键元素作用

  • 钯(Pd):显著提升耐酸腐蚀性,尤其在还原性酸(如盐酸、硫酸)和含氯介质中表现优异。

  • 低杂质控制:严格限制氧、氢含量以降低脆性风险,碳、氮含量控制确保焊接性能。


二、加工性能

  1. 成型与加工

    • 热加工:建议在700~900℃范围内进行锻造或轧制,避免高温氧化导致表面脱碳。

    • 冷加工:塑性良好,可通过冷轧、拉拔等工艺成型,但需控制变形量以减少残余应力。

  2. 焊接性能

    • 支持TIG焊、等离子焊,焊前需预热至200~300℃,焊后缓冷以避免裂纹;推荐使用惰性气体保护(如氩气)。

  3. 热处理

    • 退火:典型退火温度为705℃(1290°F),处理后抗拉强度≥345 MPa,延伸率≥20%。

    • 固溶处理:通常不进行强化热处理,因其耐腐蚀性主要依赖钯的添加而非相变强化。


三、物理与机械性能

  1. 物理性质

    • 密度:4.51 g/cm³;

    • 弹性模量:112 GPa(20℃);

    • 热导率:21.79 W/m·K(20℃);

    • 热膨胀系数:9.7 µm/m·℃(20~500℃)。

  2. 机械性能

    • 退火态:抗拉强度≥345 MPa,屈服强度≥275 MPa,延伸率≥20%;

    • 高温性能:长期工作温度可达540℃(1000℉),短期耐受温度800℃。


四、执行标准与产品形态

  1. 标准规范

    • ASTM B348:钛及钛合金棒材和坯料的主要标准,涵盖Grade 7的化学成分、机械性能及检测要求。

    • ASTM B265:板材与箔材的补充标准。

  2. 产品形态

    • 棒材、方坯、板材、箔材,表面可处理为抛光、酸洗或喷砂等。


五、应用领域

  1. 化工设备:反应器、热交换器、酸液输送管道;

  2. 海洋工程:海水淡化设备、船舶部件;

  3. 医疗行业:植入物(需生物相容性验证);

  4. 航空航天:高温紧固件、发动机部件。


六、注意事项

  • 表面保护:加工后建议进行酸洗或钝化处理,以增强耐蚀性;

  • 成本控制:钯的添加提高了材料成本,建议优先用于腐蚀性严苛环境。

如需具体产品的规格参数(如棒材尺寸范围)或供应商信息,可参考网页中的企业资料(如江苏九铭特钢有限公司等)。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