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化工仪器网-配件耗材首页-技术文章列表-N08028镍基合金 Incoloy 28或Alloy 28耐蚀合金成分 性能 标准

N08028镍基合金 Incoloy 28或Alloy 28耐蚀合金成分 性能 标准

2025年05月15日 14:34 来源:江苏九铭特钢有限公司

 

以下是关于N08028镍基合金(Incoloy 28/Alloy 28)的化学成分、性能特点及执行标准的综合解析:

N08028,也称为Incoloy 028,Alloy 28是一种镍基合金,以其在高温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和良好的机械性能而著称。


 

 

 

 

 

 

 

一、化学成分

N08028是一种铁镍铬基奥氏体耐蚀合金,主要成分如下(质量分数/%):

元素含量范围作用
Ni30~34基体元素,提供耐腐蚀基础,尤其在还原性介质中表现优异。
Cr26~28形成氧化膜(Cr₂O₃),增强抗氧化性和耐高温腐蚀能力。
Mo3~4提升抗点蚀、缝隙腐蚀能力,尤其在含氯化物环境中。
Cu0.6~1.4改善抗应力腐蚀开裂性能,增强耐还原性酸腐蚀能力。
Fe余量基体元素,平衡机械性能和成本。
C≤0.03超低碳设计,防止碳化物析出,减少晶间腐蚀风险。
Mn≤2.5改善热加工性能。
Si≤1.0增强抗氧化性。
S/P≤0.03(各)严格控制杂质,避免热裂纹和脆性。

二、性能特点

  1. 耐腐蚀性能

    • 全面耐蚀性:在硫酸、磷酸、硝酸等强酸及混合酸中表现优异,尤其适用于湿法磷酸生产设备。

    • 抗局部腐蚀:抗点蚀(PREN值≥40)、缝隙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SCC),在含H₂S、Cl⁻的油气田和海洋环境中可靠性高。

    • 高温耐蚀:在高温(≤1150℃)氧化环境下仍保持稳定,氧化速率低至0.12 mg/cm²·h(1000℃)。

  2. 机械性能

    • 退火态:抗拉强度≥500 MPa,屈服强度≥214 MPa,延伸率≥35%。

    • 冷加工态:抗拉强度可达896 MPa,屈服强度758 MPa,延伸率15%。

    • 蠕变性能:在1000℃下,蠕变强度为350 MPa,1000小时蠕变率仅0.01%/小时。

  3. 物理性能

    • 密度:8.0 g/cm³,熔点:1311~1400℃。

    • 热膨胀系数:14.0×10⁻⁶/℃(20~1000℃),热导率12.3 W/m·K(室温)。

    • 弹性模量:200 GPa,剪切模量77 GPa,泊松比0.30。

  4. 加工与焊接性能

    • 热加工:温度范围1000~1200℃,终锻温度≥900℃,避免晶粒粗化。

    • 冷加工:需中间退火(900~1050℃)以恢复塑性,冷轧后硬度可达HRC 33。

    • 焊接性能:支持TIG、MIG焊,焊接接头强度与母材接近(抗拉强度650 MPa),建议热输入控制在10~15 kJ/cm,焊后需固溶处理(1100℃×2小时)。


三、执行标准与供应状态

  1. 国际标准

    • ASTM:B668(无缝管)、B709(板材)、B829(焊管)。

    • ASME:SB-668、SB-709、SB-829。

    • 欧洲:W.Nr. 1.4563,对应牌号Sanicro 28。

  2. 国内标准

    • 中国牌号:00Cr27Ni31Mo3Cu(GB/T 15007)。

  3. 供应状态

    • 无缝管:固溶+酸洗,长度可定制(如11米)。

    • 板材/棒材:固溶退火态,表面磨光或酸洗。

    • 焊管:固溶酸洗+探伤检测。


四、应用领域

  1. 化工与石化:反应器、蒸发器、磷酸换热器及含硫原油处理设备。

  2. 海洋工程:海水淡化设备、海洋平台管道及热交换器。

  3. 能源行业:核燃料后处理设备、深含硫气井井下工具。

  4. 其他领域:烟气脱硫系统、造纸工业酸洗设备、医疗器械(需生物相容性验证)。


五、热处理工艺

  1. 固溶处理:1080~1150℃保温1~2小时,快速冷却(水冷或空冷),消除加工应力并均匀组织。

  2. 时效处理(可选):700~800℃保温2~4小时,优化蠕变强度和耐蚀性。


总结

N08028合金通过高镍、铬、钼的协同作用,在腐蚀和高温环境中展现出性能,其广泛应用得益于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如ASTM B668)和灵活的热处理工艺。如需具体产品的技术参数或定制服务,可参考供应商资料(如江苏九铭特钢有限公司等)。

 

免责声明

  • 凡本网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化工仪器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非化工仪器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